*我要开始黑老申了,点校并句读了一下申时行写给4D墓志铭,发现:1.万历管4D也叫“张先生”。2.寡妇再嫁笑话之后,老张果然怒了,提拔潘晟入阁压制老申,我还以为这是王世贞脑补的,结果老申确认并表示自己就这样倒向了4d……花心薄情苏州人!……3.张四维也差点被夺情
太师文毅凤磐张公碑铭 - 申时行
上御极之三年,蒲阪张公以宫詹晋宗伯大学士,入参机密。又八年秉政,踰年以父封公之丧归其廬盖。上时时念公也,常顾问左右:“张少师无恙乎?何时服除?”于是朝士大夫欢传张公且复召,海内延颈而望太平曰张公且复召,然未及召而公卒。
上闻震,悼辍一日视朝,赐祭加等为十三...
*继续为老申翻苏州史料,翻到了一则文学记载,顺藤摸瓜八卦一下,挺有趣
by prophet
明末清初有个大才子叫冯梦龙,写了三言二拍中的三言。冯梦龙有个好基友,也是吴江人,叫做袁于令,他创作了一部传奇《西楼记》,令士林轰动,直呼西楼一出,甘拜下风[1]。而这里面,还牵扯道一段凄美的爱情,一出版权之争,还有一场明朝历史上最大的科举弊案。
《西楼》究竟有多好呢?好到据说连年迈病重的汤...
祝枝山写的《成化间苏材小纂》共收录吴中名士31人,其中徐有贞独占一卷。作为徐氏外孙,祝枝山未免有“亲串之私”。但内容颇为有趣详尽,尤以英宗复辟一节,写得绘声绘色,读之狂笑。故全卷摘录并附注如下。
(括号里为我吐槽——by prophet)
——良可补正史之不足!
成化间苏材小纂簪缨纂一
武功徐公
徐公讳珵,更讳有贞,字元玉,吴凤凰乡集祥里人也。幼质敻杰,少长,在京师从吴文恪公讷游,隐有经世之怀,论说每与人各趣。文恪谓曰:“子欲仕乎?”与俱见胡祭酒文穆公俨,请授经。于是时,胡公以事称病,卧酬人语...
*王世贞《弇山堂别集》皇明异典·卷七
皇明盛世·卷五(明朝的神童们) 见此
稍微整理一下这两天做的关于内阁制度的笔记。括号为我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走进大明朝之铁律:非翰林不得入阁。
·【内阁不由翰林】
内阁不由翰林凡八人:王毅愍文(代宗)以左都御史,杨文襄一清(总督三边)、刘钧州宇(阉党)、许文简赞(嘉靖)以吏部尚书,薛文清瑄(英宗)以大理寺卿,俞纲(英宗)以兵部右侍郎,李文达贤(历经英代)以吏部侍郎,曹元(阉...
*王世贞《弇山堂别集》皇明盛世卷五
这一卷太强了,彻底解决一些小说担忧什么中进士年龄问题。。。因为,明朝最年轻的进士是十六岁啊!十六岁!还有很多其他年轻的(副)国级们的名册列表,我深深震撼了!!
(括号内为仆注)
【早达】宋人春明退朝录有记早达者年岁,今仿之,录于后。
四岁,洪舍人钟,以善大书举,入翰林肄业。(查到一个成化年的刑部尚书洪钟,不知道是不是)
五岁,李文正东阳,以奇童举,善大书属对,入翰林肄业。
八岁至十岁,程学士敏政、杨文襄一清具以有司荐,举奇童。弘治中,董侍郎𤣱举奇童不中格,罢归。(程敏政,成化二年榜眼,礼部侍郎,就是唐伯虎科考弊案被无端连累下狱革职的)(...
*明-于慎行-笔记《谷山笔麈》
上篇在此:卷一·二
*含高张糖若干、严徐黑历史等
*诚恳建议大家去看原文,无数耳熟能详的梗就是出自此,本人只节录一部分
一
少保尝自叹曰:「此一腔血,竟洒何地!」其言悲矣。夫一心可以事百君,死生利害,惟其所遇,尽吾心而已,何所不可洒耶?
仆按:读到于谦这段,良久不能言,几乎泪目。罢卷长叹。
二
假如交趾未弃时,建一藩国,使得握兵御吏,毋与内诸侯同,其人以为有王,不复生心,而交南长为国家有矣,孰与捐之夷狄乎?
仆按:果然太阳底下无新事。现代网文常用套路,早在五百年前于东阿就提出了。如,把诸王子分封去大明外殖民地,等等之类。古...
*明朝-于慎行-笔记《谷山笔麈》
*随读随想,吐槽极多。
*于东阿是翰林大佬,后来担任礼部尚书,但因为乡试案同时得罪申时行和王锡爵,被按在外朝不得入内阁。于是干脆辞官回家。
一
宋高宗山陵,朝议以世祖为号,尤袤驳之,谓:光武以长沙王后,布衣崛起,不与哀、平相继,称祖无嫌;太上中兴,实继徽宗正统,以子代父,非光武比。乃称高宗。以子继父,不当称祖,诚万世断案,而嘉靖上成祖庙号,无以是告者,岂未深考与?抑知而不敢也?
仆按:解答了我一个疑惑,一直在想为啥南宋开国皇帝不称为祖,原来是这个缘故。顺带又黑了一把嘉靖皇帝把太宗改成成祖。想到一个笑话,朱元璋在地府里抽朱棣的脸:我让你成祖、让你成...